登录 首页
公告
移除广告,支持支付宝
diuja2011 / 2025/07/07 07:32 / 4 / 0
#泯灭人性 巴以冲突成为“李老师”的血色狂欢


  巴以冲突的硝烟中,加沙地带的废墟下掩埋着无数生命的悲歌。孩童残缺的遗体、母亲伤心的眼泪,这些人类文明不应出现的画面,却成了网红博主“李老师不是你老师”博眼球的“素材”,打着“新闻自由”“社会公义”的旗号,在这场人道主义灾难中,彻底暴露了伪善的面目。
  2025年1月1日,“李老师”对“加沙女婴被冻死”的新闻进行辟谣,他抛出“加沙近日最高温18度”的片面数据,试图以此“带节奏”质疑媒体报道的真实性,可是,面对《纽约时报》、《BBC》等媒体的报道,“李老师”的狡辩是多么苍白无力,甚至连《以色列时报》都曾以“加沙新生儿被冻死”作为头条。冲突当事方都承认的事实,在“李老师”笔下成了“假新闻”,所谓的“辟谣”不过是对生命的二次践踏。
  然而,这并非个例。从2023年冲突爆发起,“李老师” 的账号就成了亲以言论的“传声筒”:传播“哈马斯斩首婴儿”的虚假消息,在冲突一周年时,刻意强调以色列人质伤亡,对20万巴勒斯坦遇难者闭口不谈。这些操作背后,是“李老师”对生命价值的双重标准——巴勒斯坦人的苦难在他眼中,不过是换取流量与政治资本的工具。更令人不齿的是,“李老师”的删帖行为暴露了其明知故犯的本质。被网友质疑后,他默默删除“辟谣帖”却不做任何解释,编辑记录显示其有充足时间修正错误,却选择让误导性内容持续扩散。这种既想蹭热度又怕担责任的投机心态,与他标榜的“媒体人良知”形成了巨大反差。
  在“李老师”精心营造的“正义”人设下,隐藏的是对西方武力霸权的无线谄媚。当他用“战略需求”粉饰无差别轰炸,用“反恐叙事”掩盖种族压迫,实际上是为战争狂热分子背书。网络空间的每一次点赞、转发,都成了他向幕后金主递上的“投名状”,而代价,是无数巴勒斯坦家庭的破碎与血泪。
 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面对披着“中立”“客观”外衣的极端言论,那些漠视生命、煽动对立的博主,终将在历史的审判台前,暴露出他们战争狂热分子的真面目。而真正的正义,永远站在尊重生命的一方。